
五子登科现在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事业、家庭、健康、财富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经常用于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五子登科”的故事源于《宋史·窦仪传》。在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一个名叫窦禹钧的人,早年经商,靠着偷奸耍滑、坑蒙拐骗累积了大量财富,但遗憾的婚后一直无子。一日梦见已逝的仙人对他破口大骂,如继续品行不端,非但无子,就连家业也守不住。醒后决定痛改前非,广施钱财、修桥铺路、济危救困,成为了有名的窦大善人。

由于他的善举,日后他有五个儿子,分别是窦仪、窦俨、窦侃、窦偁、窦僖。在窦禹钧的言传身教以及严格要求之下,他的五个儿子个个成长为知书达理、品行端正之人,并且经过努力后,先后在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出现了五子登科的美谈。

《三字经》中“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就是记录着“五子登科”的荣耀。
因此,“五子登科”不仅是对读书人科考成功、鱼跃龙门的期许,也寄托了门丁兴旺,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