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昔曹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而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列子》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形容一个人的歌声高亢优美、悦耳动听,回味无穷。余音:音乐的余味;绝:断。
过去的时候,韩娥向东走到了齐国,由于她在路上缺少粮食,经过雍门的时候,卖唱来换取粮食。
韩娥走了之后,她歌声的余音缭绕在房梁上,经过了多日都没有断绝,左右邻舍都认为她还这儿没有离开。
韩娥经过一个旅店,旅店的人欺负她。韩娥便用长音悲哭,整个大街上的大人小孩都悲伤忧愁,流泪相互看着,三天不吃饭。于是,人们赶紧去追赶韩娥。韩娥回来后,又用长音放声歌唱。
整个大街上的大人小孩都高兴地蹦蹦跳跳,不能自控,忘记了先前的悲伤,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
所以,雍门的人,都擅长唱歌跳舞,哭泣,那都是韩娥遗留下来的声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