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阳仓遗址为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31个遗产区之一。

黎阳仓遗址
黎阳仓遗址位于今浚县县城内大伾山北麓,东关村一带,东邻黄河故道,东北距黎阳城遗址约1公里,西距卫河约1.5公里。黎阳仓仓城依山而建,平面布局近正方形,东西宽260米,南北残长280米,有152座仓窖,被称为“粮仓博物馆”。

发掘现场鸟瞰图

黎阳仓遗址
黎阳仓是隋唐宋时期(6至9世纪)的重要官仓之一。北宋初年,在隋唐黎阳仓仓窖之上,又曾建造了地上粮仓。北宋政和年间,黎阳仓地上粮仓逐渐废弃。元代以后,黎阳仓遗迹已逐渐被堙没。

黎阳仓遗址考古现场
2011年以来,通过先后三次考古勘探与考古发掘,在浚县大伾山的北麓确定了黎阳仓遗址的具体位置,发现与黎阳仓有关的主要遗迹有:隋唐仓城的城墙、城壕、84座仓窖、建筑基址、漕渠遗迹等。根据2019年5月最新勘探结果,共发现仓窖152座、南北水系及疑似码头遗迹。

黎阳仓遗址漕渠遗迹

C6与C10仓窖保护展示建筑

黎阳仓6号仓窖口
黎阳仓代表了隋唐时期最先进的粮食储存技术水平,也见证了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的繁荣。据史料记载,隋唐时黄河故道以北各州县征集的粮食大都在黎阳仓集中,然后外运。黎阳仓已探明仓窖储粮能力达三千多万斤,可供8万人吃一年。历史上黎阳仓的归属成了朝代更迭、天下安稳的重要指标。

黎阳仓遗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专家考察黎阳仓遗址隋代仓窖遗迹

黎阳仓遗址
2013年3月,中国大运河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第六批京杭大运河合并。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黎阳仓作为“中国大运河”永济渠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黎阳仓遗址保护碑

2号宋代建筑基址上出土的龙首建筑构件
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占领黎阳仓,并在这里大败宇文化及;李密归顺李渊后复判,兵败被杀后,被驻守黎阳仓的旧部徐茂公葬在黎阳;1969年卫河清淤时在城关镇(今黎阳镇)罗庄村西发现了魏征撰文的《李密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