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车在荷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荷兰国土面积不大,有41000多平方公里,俗有“风车之国”和“低洼之国”的称号,荷兰的风车对当地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风车在这个国家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东面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地处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受大西洋的影响,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盛吹西风,海陆风长年不息。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有利条件。
人们常把荷兰称为“风车之国”,荷兰是欧洲西部一个只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国家。它的真正国名叫“尼德兰”。“尼德”是低的意思,“兰”是土地,合起来称为“低洼之国”。它全国三分之一的面积只高出北海海平面1M,近四分之一的面积低于海平面,除南部和东部有一些丘陵外,约大部分地势都很低,所以“尼德兰”之名由此而来。
其实荷兰的风车最早从德国引进。开始时仅用于磨粮食之类的。到了十六七世纪,风车对荷兰的经济有着特别的意义。当时荷兰在世界的商业中占首要地位,各种原料从各路水道运往用风车加工,象北欧各国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木材,德国的大麻子和亚麻子,印度和东南亚的肉桂和胡椒。在荷兰的大港--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近郊,有很多风车的磨坊、锯木厂和造纸厂,到处都是一番繁荣景象。

随着荷兰人民围海造陆工程的大规模开展,风车在这项艰巨的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地的湿润多雨、风向多变的气候特点,他们对风车进行了改革。先是给风车配上活动的顶篷。还为了能四面迎风,他们又把风车的顶篷安装在滚轮上。这种风车最大的有好几层楼高,风翼长达20M。18世纪末荷兰全国的风车约有12000架,每台拥有6000匹马力。这些风车用来碾谷物、粗盐、烟叶、榨油,造纸等,以及排除沼泽地的积水。正是这些风车不停地吸水和排水,为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免受海潮的威胁起到了保障作用。
20世纪以来由于蒸汽机、内燃机等的发展,依靠风力的风车曾一度失去了作用。但风车利用的是自然风力还环保,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一直被荷兰人民沿用至今,而且也成为当日新能源的一种。
目前荷兰大约有2000多架各式各样的风车,仍然深受荷兰人的喜欢,在一些民歌和谚语中常常看到对风车怡美之词。而且风车的建筑物在荷兰当地也是一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在一些国家,动力资源缺乏和交通不便的草原牧区、沿海岛屿,仍然用它来抽水灌溉、碾米磨面、粉碎饲料,或用它驱动小型发电机来照明等造福于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