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档案的定义 ,可你真的明白档案是什么吗?

时间:2024-08-04 14:15:11

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里,总是隐隐约约可以听到:

“这以后可是档案啊,很重要的”

“嗯,这个我知道是档案”……

可是脑海中,总会有那么一刹那的恍惚,档案,它到底是指什么呢?

因为在档案部门工作,理解档案本身也算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

于是,就收集了一些关于档案两个字相关的资料,与大家一同探讨,档案是什么的问题。


咦?档案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哩?


1、中国历史上关于“档案”的说法

不要怀疑,档案从商代起就出现了。

而且是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一直存在着的,只是说以前并不称之为“档案”而已。

先来看看各个朝代,关于档案的别名吧!

册——商代


中——周代


典籍——秦汉


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等——汉魏以后

有些词我们现在也还在用呢,只是含义有所变化了。

尤其是“文案”,哈哈,新媒体的朋友们肯定很熟悉,各种文案课,各种训练营不绝于耳……


是到了表扬古人智慧的时候了!


再来看看,被认为出现最早的关于“档案”一词的文字表述:


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往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


然今文字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犹之中土文字,汉以前载在竹简,故曰简;以韦编贯,故曰编。


今之人既书于纸为卷、为部,而犹呼之为编、为简也。


——清人杨宾《柳边纪略》

好久没有看文言文了,突然看了这么一大段话,可能有点懵,没事,我再来翻译一下:

历史上柳条边外官府的文书多数都写在木片上,往来传递称为牌子,是因为削木片为牌的缘故。

保存贮藏年代久远的就叫做档案,也叫档子,是因为积累多了,就用皮条穿起来挂在墙上好像档子。

然而,现在官府文书是写在纸上的,但也称之为牌子、档子。

就好像中原的文书,汉以前是刻在竹简上的,因此叫做简;用绳子穿起来又叫做编,现在的人们既然将文书写在纸上,为卷、为部,而还称之为编、为简,是一个道理。


简直不要太聪明啦


是不是由衷地佩服古人,不管多么复杂的句子到他们那里就变得简单了!

人家用寥寥数语,就说清楚了什么是档案,为什么叫“档案”,也把之前历史上档案的由来也说明了一下。

然而,这个关于档案的内涵说法是有点不完整,只强调了官府的文书,忽视了其他类型的档案资料。

对了,在过去“档”和“案”,其实是有着不同的意思的。

不信,你接着往下看:

”字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横木框档”,就上木架框格的意思。

”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几属”,就是象小桌子一类的东西,由此引申,把处理一桩事件的有关文件叫做一案,并统称收存的官方文件为“案”或“案卷”。

后来,“档”和“案”连用,大致意思是存入档架的案卷。

跟我们现在所说的档案概念基本上是一致的,那我们现在所说的档案究竟是什么呢?


时代在进步,档案也不例外呀!


2、现在关于档案的概念表述

一般情况下,认为档案是指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

可是,《档案法》明明是这样说得啊:

“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就连《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对档案的定义表述也是不同的:

“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这是什么情况,是不是走错地方了?

不,不,这只是证明了档案的定义也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变化着的。

因为,不同时期的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对档案这一事物的认识会产生差异,

加上现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和档案工作也在不断地发展,对档案的认识也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发展过程。


你看,这也算档案的一种形式


3、理解是否成为档案的几个关键性因素

不过,也不用太迷茫了,看完上面关于档案概念的表述,我们抓住几点关键词:

形成者、具有查考价值、载体和形式的多样性。

这三个词就是表述“什么是档案”的基本要素。

1、档案的形成者

这就是说,谁形成了的资料可以称为档案。

从档案的形成者出发,大致可以分为机构和个人两个类型。

机构可以是国家机构、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军队等组织,

个人涵盖了家庭、家族和个人等等。

这样说来,档案的形成主体几乎包括了社会活动的所有主体,这就决定了档案来源的广泛性。

(说到这,看过的童鞋们,就再也不要说档案与我无关这样的话了……)

2、具有查考价值

说到查考价值,就是说档案直接记录了各种事件和活动最本来的面貌。

它不是事后编写和随意搜集的,而是从一定时间和地点直接受用的原始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

它是“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内容具有原生性、真实性、是最直接、客观、准确地记述和反映形成主体“自己”活动的历史记录,具有依据和证据的价值。

(所以说,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我们做档案工作一定要真实、客观、完整。)

3、载体和形式的多样性

这说的就是档案的外在表现形式。

就从中国的档案发展进程来说,古有陶文、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等载体的档案,

现有纸质档案,以及以感光介质和磁性介质为载体的多媒体档案,比如说光盘档案、电子档案等等。

从记录的形式看,有文字、图表、声像等等。

(解释档案载体和形式的变化,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档案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变化发展着的。)

从这个三个要素来看,可以确定的是:

人人都是档案的形成者,不限于机关、事业单位”,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一定要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档案的载体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手稿也是档案的一种


4、放在最后,我想说的话

如果说,关于档案是什么还是有不明白的话,就请记住下面一句话:

档案是“机关团体、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表、声像及其他各种载体的历史记录”。

好了,我们不是要成为学术专家,就记住档案的这几种说法就好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可以判断得出哪些东西是属于档案的范畴就可以了。

虽然说档案的定义概念这个东西是动态的,档案的载体和种类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的,但它作为记录和反映人类社会活动和历史发展的原始记录的性质不会变。

只要想着,未来某个时刻,可能是对工作,对生活、对反映社会记录是有参考利用价值的各种形式的资料都是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