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解放海南岛是什么时间(解放海南时机有多重要?)

时间:2024-11-09 08:00:13

提到海南,各位会想到什么?是阳光、沙滩、海浪、椰子树,还是假日胜地,旅游景区?还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其战略要地、南海要冲在军事上的重要意义。

1950年5月1日,在与岛上的国民党军队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之后,我国海南岛全境解放。从此之后,这颗于南海上熠熠生光的璀璨明珠,终于沐浴在我党的英明领导下。

在解放海南的过程中,尽管敌军装备精良,人马众多,但毕竟只是一座的小岛,整场战役持续了半个月,就以我军的胜利告终。

按理说这场战斗的胜利应该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但每当提起解放海南的时间点,许多党史专家都会感到一阵阵后怕。

每当复盘渡海战役都不由得感叹,这场战役如果晚打两个月,海南就有可能会变成第二个台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渡海战役时又究竟发生了什么?

难以想象的开局

对于更加熟悉现代战争的人来说,我军人打渡海战役时的条件是难以想象的。甚至于,如果将这场战役中双方条件摆上纸面,许多人可能难以理解,我军究竟是如何获胜的呢?

在说渡海战役之前,或许我们可以先说一说金门岛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949年10月,也是我军开始策划渡海战役前的两个月。

蒋介石在现代网络上常常被网友调侃为“运输大队长”,就是因为在我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中,往往能做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至于国民党的先进武器装备,很多都被我军缴获。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面对国民党军队,更是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无往不利。但在这场金门岛战役中,我军品尝到了败北的滋味。

仅仅只看这个结果,或许会让人有些许惊讶。但如果知道我军面临的条件,大家可能会更加惊讶,只不过惊讶的方向是反的。

这场战役最大的问题是,在当年,我军是没有海军的。不但没有海军,也没有空军。我国的海军和空军,都是在建国后慢慢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

在那之前,我军没有一艘能投入使用的战舰,没有一架能投入使用的战斗机,更不要说像蒋介石那样,组成海陆空联合战队了。

为了夺回金门岛,我军采用的是地面部队操纵大炮,在岸边进行火力掩护,登陆部队则乘坐木船前往金门岛,登岛后与岛上敌军展开陆战。

是的,没错,当时我们的舰船只有木船。不但是木船,而且还是木帆船,需要搭配手摇的桨的那种。事实上,在接下来的渡海战役中,这种木帆船依旧是我军乘坐的渡海工具之一,而我军的渡海训练也包含了划桨这一项。

与之相对的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则在海南岛陈兵10万人,拥有大小战舰50余艘,更不要提他还有25架战斗机,20架运输机,又是在海南岛主场作战,不需要渡海、登陆等,完全可以养精蓄锐,以逸待劳。

或许正是依靠着这些精良的装备,以及这套海陆空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蒋介石依旧认为自己静候三战,以岛链为基础、反攻大陆的野望是可以实现的。

当然,现实会无情的击碎他的妄想。

作战准备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渡海战役,我军将两支从东北一路打到东南的精锐部队调往南部沿海。这两支部队就是43军和40军。

当然这个“精锐部队”,指的自然是陆军的精锐部队。这些北国勇士,出身内陆的战士们,他们同样是从未接触过水战的“旱鸭子”。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收复南海迫在眉睫,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我军从无到有建立一支完善的海军部队,只能另辟蹊径。

说的简单点,我军采取的办法,就是动用能用的船只,将陆军部队送到岸上,然后将敌军拉入我军擅长的陆战之中。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军开始在沿海地区征集能够用来渡海的船只。这一过程其实相当有难度,一方面是为了阻挠我军追击,国民党部队在撤往南海的时候,就已经尽可能的带走或破坏了雷州半岛能够渡海的船。

另一方面是当地的渔民听说要拿渔船打战船,都觉得不靠谱,因此征集工作也困难重重。

除了船只升级不容易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用木帆船打海战实在是太过落后了。即使不追求在海面上的战斗力,木帆船无论是可控性还是速度都不如机帆船。

在认真考虑过敌我形势之后,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决定将一部分木帆船改造成机帆船。

这些物资设备上的准备工作还有章程可拿,但是陆军对于海战的恐慌却是心理上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解开这些战士们的思想包袱,让他们克服对于大海的恐惧。

很快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就将战士们组织到大海边,要他们将海洋当操场,把木船当课堂,首先先从近海开始,逐渐推进到远海,先从单船训练开始,再慢慢推进到多船联合编队。

靠着这样的方式,原本的陆军部队逐渐熟悉起海洋的节奏。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巡航飞机和军舰,红军战士们,每天晚上8点练到凌晨3点,这期间一直在海洋上漂着,练习船上架炮和射击的窍门。

再加上围绕海战展开的一次次思想动员和大讨论,我军将士学会了游泳、划桨等基础技能,对于海上航行和辨别方向风向的技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海上航行技术和方向辨识上,我军最好的老师就是当地的渔民。

就这样,没有船就靠着木帆船和木帆船改造的机帆船登岛。不了解海上航行的要诀,就请教当地的渔民。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不畏艰难,迎难而上,渡海战役很好的发挥了我党的这些精神。

令人后怕的假设

在组织和完成登岛战役的时候,我军是抱着尽快收复海南岛,尽早完成国家统一的心态进行的。

毕竟谁也不能预知后来发生的事情,也从未想过,在登岛战役结束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朝鲜战争就爆发了。

按理说海南和朝鲜半岛这两个地方,一个在我国最南部,一个在我国东北方。即使朝鲜战争爆发,按理说也不会对海南的登岛战役有太大的影响。

但事情不是这样看的。

首先,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并不是朝鲜或海南,而是远在北美洲的美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在那之后仅仅两天,美军的第七舰队就开进了台湾海峡。这样高的效率,除了让人骂一句美军的无耻,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从这里往回看,最令人脊背发凉的就是如果我们没能在5月初雷厉风行的拿下海南岛,那么此时开进我国南海的,也许就不止一支舰队。美军还会再派一支舰队开往琼州海峡。

如果真的落到那个地步,我国对于南海的控制力将大大降低,而蒋介石毫无疑问也会开始蠢蠢欲动,想要实现他那个以台湾岛和海南岛为跳板,反攻大陆的野望。

这样的事情无疑是美军所乐见的。到时候由美国在其中搅浑水,还不知道局势会变成什么样子。

还有一点,一旦朝鲜战争开打,而海南还未成功收复,我军必定要把驻扎在南海的陆军精锐调往朝鲜战场。届时,不但这几个月的渡海训练全部白搭,我军也会腹背受及敌,同时面对朝鲜和南海的压力。这意味着对朝鲜战争也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

也许很多人会说,我军不是早在1949年末就开始备战海南了吗?5月份打下海南已经成了事实,为什么还要想没有发生的事情?

但事实是,在收复海南这件事上,我军的确考虑过延后两个月执行。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原定的计划,我军会选择在1950年6月登陆海南,再加上收复需要花费的时间,届时撞上朝鲜战争,后果不堪设想。

最开始的时候,中央给出的指示是,希望在旧历年前实施渡海。也就是指1950年1月底到2月初之间。但经过认真的分析之后,当地兵团认为,无论是队伍训练还是船只征集、船只改造,都无法在旧历年前全部完成。

此事经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反映给中央,中央很快批复,将作战计划推迟到春夏两季。

随后在1950年3月底,我军执行了悄悄的分批渡海作战计划。由于计划较为成功,我军一直在采取这样的形式向海南岛运送部队,但这个办法将战线拉得太长,不知渡到何年何月。

再加上季风对渡海的影响,我军40军军长认为,必须在谷雨季风转换前完成大部队登岛。为此他多次向中央发电报,痛陈利弊,甚至直接请战。

最终,毛主席批准了渡海作战的计划,使我军得以抢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的窗口期收复海南。后来毛主席不无感慨的说:要是晚打两个月,海南就可能变成第二个台湾。

23年红旗不倒

渡海战役能够取得胜利,除了战前准备排除万难,我军将士奋勇作战和及时抓住作战时机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岛上的琼崖纵队对我军的接应和支援。

早在渡海战役开始之前,毛主席的回电中就明确指出了,冯白驹的配合是海南之战的两大有利因素之一。

在渡海战役成功以后,后人回望那段历史,也都认可海南之战能够以较小的牺牲,取得最大的胜利成果,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的对我军接应配合起到了关键作用。

正是因为有琼崖纵队的接应,我军才不至于像金门岛战役那样,上岛之后孤军奋战。有了他们,才弥补了我军在天时、地利和人和上的不足。

而在我军登上海南岛,彻底解放海南之前,琼崖纵队在海南岛上足足坚守了20多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支孤悬于海南岛上的革命组织,都是与党中央处于失联状态的。

也就是说他们不但常常得不到党中央于大局上的指挥,更是得不到组织上的任何支援与帮助。不得不在小小的海南岛上,独自应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但即使是面对这样艰难的环境,琼崖纵队依旧创造了“23年红旗”不倒的奇迹。

甚至在渡海战役前,听闻解放军即将登陆海南岛,琼崖纵队还组织了6万多人的民工运输队,筹集了整整5万单粮食,只为了接应解放军。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琼崖纵队牢牢的扎根于群众。当地的百姓清楚的知道,琼崖纵队是站在百姓这一边的。无论黎族还是苗族,他们都一视同仁,不会做出劫掠百姓、压迫百姓的事情。

百姓心里面自然有一杆秤,知道什么样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什么样的军队只会压迫人民。

琼崖纵队的领导冯白驹曾经感叹:“人民群众是琼崖革命真正的靠山,山不藏人人藏人。”

这20多年的时间,靠着群众的掩护,靠着军民鱼水情,琼崖纵队才能始终与国民党军队打游击,也在当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有群众被敌军围困,宁死不透露红军踪迹的。有给他们传递消息,送食物衣物的。也有许多村子里至今仍有红军井。

面对登岛的解放军,海南人民就更是欢迎备至。根据当时的战地记者记录,4月6日的时候就已经有海南岛的来人告诉解放军,“迎接大军大规模登陆”已经成了全岛一致的斗争口号。

百姓们见面的时候,会像互相问“吃过饭了没有”一样,互相询问“你准备了什么东西啊?”,这准备的东西指的就是迎接大军的东西。

在解放后的一场庆祝大会上,就连黎族首领也激动的说:“现在共产党要领导我们建设了,以后我们要把五指山建设好,要使我们黎族、苗族同胞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