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南宫是哪里的城市(河北省南宫市的概况)

时间:2024-11-17 08:30:20

1.南宫市的基本情况。南宫市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东北部,坐落在飞凤岗上,素有“凤城”“金南宫”的美誉,是河北省确定扶持的京广、京九铁路沿线18个县市之一。市域总面积863平方公里,辖6镇、5乡、4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邢台市级经济开发区,464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50.2万。

2.南宫市的交通条件。南宫地处京津经济区与中原晋冀鲁豫经济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交汇地带。境内有京九、邯黄2条铁路,青银、大广、邢衡3条高速,106、308两条国道,是中国交通干线最密集的县市之一。周围百公里有石家庄、济南、邢台、衡水、邯郸、德州等大中城市。5分钟可上青银、邢黄两条高速,半小时可到衡水,1小时可到邢台、石家庄,1.5个小时可到济南,3.5个小时能进京下卫 (天津),到黄骅港也仅需3个小时。

3.南宫市的城市荣誉。全国棉花百强县(市)、全国武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河北棉花之乡、河北韭菜之乡、中国羊剪绒毛毡名城、中国羊剪绒之都,河北省省级园林城市,河北省洁净城市、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市、河北省节水型城市,河北省文明城市,

4.南宫市的经济实力。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09亿,全年完成63.18亿;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30.2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50.7个百分点。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7个、总投资29亿;集中开工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40.1亿。重点在建项目11个,投资5.3亿的劳特斯新材料,从开工建设到试生产仅9个月,投产三个月产值近20亿,全部达产后年产值80亿、纳税5亿。

5.南宫市的特色产业。南宫盛产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产品。棉花常年种植面积55万亩,年产皮棉4.5万吨以上,“银宫”牌皮棉为全国十大名牌棉花之一。工业经济初步形成了高端棉毛纺、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制造、智能家电、新材料加电子商务的“5+1”产业发展格局。支持泰能鸿森上市,培育“专精特新”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创新平台3家,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

6.南宫市的资源禀赋。南宫市土地面积127.33万亩,耕地面积62919公顷,壤土地面积115万,沙化次耕地10.3万亩,粘土地1.7万亩。全市地下水资源量3500万立方米左右。南宫湖位于城区西北角,为古洚水河道,后改造建成人工湖,水库面积2780亩,蓄水面积2400亩,库底高程21米,最大蓄水量800万立方米。太阳辐射量平均年总量127.2千卡/平方厘米,风能密度在50-100瓦/立方米之间。

7.南宫市的自然条件。地处河北平原南部,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高程海拔27.2~30.1米,东南稍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南宫市内河流属海河流域黑龙港水系。有清凉江、溹泸河、西沙河3条主要河流,境内总长62.8公里,流域面积540.9平方公里。全市共有大小河渠27条,总长367公里。南宫市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凉爽,冬季寒冷少雪。

8.南宫市的悠久历史。南宫因西周“八士”之一南宫适封邑于此而得名。西汉初年置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境内普彤寺、普彤塔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建筑。清末著名书法家张裕钊创立了“南宫体”书法。抗日战争时期为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冀鲁豫边区省委、冀南行政公署、冀南军区、冀南银行所在地设在南宫。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徐冰,原中纪委副书记马国瑞,原煤炭部部长张霖之,京剧名旦尚小云等都是南宫的优秀儿女。

9.南宫市的特色产业-羊剪绒业。南宫市是中国羊剪绒毛毡名城、河北省羊剪绒生产基地。2014年南宫市紫冢镇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确定为全国第十四批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并授予“中国羊剪绒制品名镇”称号。南宫市现有企业摊点1900多个,从业人员2万多人,主要产品有垫、毯、服饰、鞋帽、玩具等9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产销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50%左右,是亚洲最大的羊剪绒集散加工基地。

10.南宫市的特色产业-羊绒业。南宫市的绒毛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清河、宁夏、内蒙的绒毛业“四分天下”。南宫市绒毛业主要集中在段芦头镇,主要企业有通达绒毛、中意隆绒业、鑫友绒业等,加工企业摊点2515家,其中纳税10万元以上企业16家,50万元以上企业12家,100万元以上企业6家;从业人员1.6万人,梳绒机3650台,年产成品绒1.5万吨,其中,山羊绒4000吨,绵羊绒1.1万吨。

11.南宫市的特色产业-棉纺织业。南宫是是我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是“中国棉花百强县(市)”,是“河北棉花之乡”。棉花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0万亩左右,总产4万吨左右。中棉集团南宫棉业有限公司、元泰棉业、南虹棉业、永益棉业、银宫生物科技公司等10家规模企业,年加工皮棉2万多吨。棉纺织企业主要龙头企业有百隆纺织、德凯纺织、汇巨棉业、世潮纺织等,从业人员3500名,现有纺纱生产能力35.4万锭,年生产棉纱3.4万吨,织布800万米。

12.南宫市的历史由来。西汉高祖始置南宫县,因境域曾为周代"八士"之一的南宫适居食之地,故取其姓为县名,治所在今县城西北的北旧城村。东汉县域扩大。宋仁宗皇佑四年并入新河县。神宗熙宁六年恢复南宫县建制。蒙古太宗四年析南宫县复设新河县。1945年垂杨县所辖4个区归南宫县。1948年建立南宫市辖四街四关。1958年威县、清河并入南宫县。1979年撤销南宫市建制。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南宫市。

13.南宫市的经济开发区。南省级园区,地处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交汇处,位于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发展的冀中南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园区内建有220千伏变电站、日供水能力5万吨的供水厂、日处理污水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场,“南水北调”工程配套的地表水厂启动建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园区均设有网点。园区内外还有冀南长城医院、南宫双语学校、金南宫丰翼学校,以及餐饮宾馆等配套服务机构。

14.南宫市的著名景点-南宫湖景区。又称为群英湖湿地公园。民国版南宫县志称“古水潭”,“衡漳诸水汇积为渊”,“广数里,人常泛舟其中,举网得鱼。” 夏至宋黄河干流支脉过境汇流形成了南宫境内的“古水潭”。南宫湖分南、北、西三个湖区,呈“L”形。南北最大长度2560米,东西最大宽度为1500米,蓄水面积达3000余亩。群英湖三洼全部积水,公园面积庞大水库渔业丰富。2009年,群英湖改名为南宫湖,列入省级湿地公园。

15.南宫市的名胜古迹-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抗日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北大街路东。该旧址原为天津英美烟草公司南宫华兴公烟草经销处,始建于1919年,总占地面积850平方米,现有建筑西楼12间,北屋抱厦5间,东屋、南屋各三间。邢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冀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冀鲁豫省委党校、冀南政治干部学校、冀南抗战学院培养干部4000余人。

16.南宫市的红色景点-冀南烈士陵园。座落在南宫市城区,占地22万余平方米。1946年在南宫城内修建冀南烈士陵园。陵园正门是一座坐西朝东的高大牌坊。进入陵园是主体建筑冀南烈士纪念塔,塔高29.5米,塔盘用7000余块青石砌成,塔身南面是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塔身北面是邓小平同志的题字:“冀南烈士纪念塔”。纪念塔之北,直通冀南革命斗争纪念馆。

17.南宫市的著名景点-普彤寺。坐落于河北省南宫市西郊华北最大的人工湖群英湖畔,与万亩省级湿地保护区相毗邻。东汉初年,佛法东来,第一批御准传法的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南宫亲自主持修建了普彤寺、普彤塔,成为中国第一座佛寺、佛塔,南宫也因此成为中原佛教文化的发源地。明成化十四年(1487年)故城被洪水淹没,县城迁至今址。当时故寺被毁,仅留一塔。“普彤”解释:“普以周普为义”。佛学“普渡”指大慈大悲,普渡众生。

18.南宫市的历史遗迹-南宫旧城。始建于西汉,城南旧堤年久失修,城墙、祠庙、民舍尽被衡漳之水淹没。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南宫县城迁建“飞凤岗”,屡经增筑,城固池深,街巷整齐。城内建筑占地面积一平方公里。四条大街以十字街口为中心,正通东、西、南、北四门,各街长500米,宽广笔直。十字街口为县城中心是最高点。

19.南宫市的文物古迹-后底阁遗址。位于河北竹南宫市东南29公里处。勘查发掘各类遗迹20处,出土佛教石、陶造像及残块283件,其中汉白下造像的数量较多,雕刻精美。根据造像铭文推断为北朝罕隋唐时期佛教传播历史和造像遗物。据陈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陈德时从北京郿邹县(密云县)石匣村迁此定居。因前边有陈家堤阁,故取名小陈家堤阁。民国年间,改为后底阁。

20.南宫市的文物古迹-镇水楼。座落于南宫旧城十字街东北角的图书馆楼,镇水楼建国前曾为同生堂药店。南宫的地标式建筑,此楼四间两层,长12米,宽5.17米,设通柱五根。一楼望板镶嵌八组木雕花卉图案,二层前面设阳台式观景走廊,廊后为室,门口在走廊中间,两边为格窗。四角挑梁出翘,中间三个梁头出拱并雕有云头。楼顶单檐庑殿式,中脊两头镶有砖雕倒栽鱼。《平原枪声》曾在这拍摄外景。

21.南宫市的文物古迹-白氏家族墓地。明代古墓葬,位于紫冢镇西白塔村西,东西长400米,南北长400米,占地240亩,是御赐墓地,其中白圭墓地120亩居东,由宪宗皇帝赏赐,白钺墓地120亩居西,则由武宗皇帝赐予。神道两侧均摆放了石人、石马、石狮、石猴、石羊等雕刻精美的石像生。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白圭的出生,明英宗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白圭乡试中举,次年进士及第,正统八年即授江西道监察御史。

23.南宫市的文物古迹-南宫碑。为清末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张裕钊撰文并书丹。此碑刻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通高2.4米,宽0.89米,厚0.25米,优质青石刻成。碑文有楷书13行,共650字。该碑现立于河北南宫中学院内,保存完好,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张裕钊为明清两代“桐城派”古文八大家之一、清代著名书法艺术家。

24.南宫市的文物古迹-宋君碑。全名《大隋南宫令宋君碑》,又名《南宫定觉寺碑》,也叫《隋碑》、《宋君碑》,位于河北省邢台南宫市,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觉寺住持女僧大庵(人称美尼姑)为感念南宫令宋景于隋开皇十一年修建定觉寺,特请碑文为河间刘炫(字光伯)撰写,自己篆刻碑文而形成此碑。宋君碑书体为汉隶,承袭后汉末期遗范。结体严谨,点画流畅,有飞舞潇洒之感。

25.南宫市的名胜古迹-尚小云纪念馆。位于南宫市旧城北大街路东,尚小云纪念馆的展厅布局分三部分,分别为:《传奇人生》、《文宗武师》、《侠肝义胆》,京剧大师尚小云先生是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齐名的“四大名旦”,是我国深具影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和京剧教育家,中国现代京剧代表人物之一。尚小云原名德泉,字绮霞,出生于河北省南宫县,汉军旗籍人,为清平南王后裔。祖父尚志铨曾任清远县令。父尚元照,在光绪年间充那王府总管。

26.南宫市的著名景点-法灵寺。法灵寺坐落于河北省南宫市西底阁村,距南宫市七十华里处。。法灵寺曾遭到多次破坏,重修先南北朝时期,与洛阳白马寺福建沈阳三处并称中国四大寺庙。二零零六年原址出土百尊南北朝至唐代珍贵汉白玉佛像。以此推断法灵寺可追溯到汉朝。相传王莽斩刘秀时期,寺院亦遭到破坏。寺院曾占地三百余亩,有九座大殿。

27.南宫市的名胜古迹-悬空寺。坐落于河北省南宫市东南39公里董家庙乡悬空村西,[1]与清河县城隔清凉江相望,该寺庙始建于唐朝初。寺院建筑在悬空村村西广阔的沙地内的土台上。整座寺庙占地面积约百亩,主体殿宇分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客堂、念经堂等是一个四合院似的寺庙。现存古迹有观音台一座、千年古井一座、盛唐建寺石碑一座。

28.南宫市的特色小镇-苏村镇。明永乐二年(1404),苏廷魁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取名苏村。后又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阎百川、阎百万兄弟及马、贾、孟、张等姓。后阎姓人丁渐旺,改村名为阎苏村。清代复名苏村,沿用至今。苏村镇位于南宫市西部,辖23个行政村。苏村音像电子城座落于南宫市区西部,设计入城企业、门店100家。小镇有苗木种植、辣椒种植、棉瓜间作、良种繁殖和食用菌栽培等特色产业。

29.南宫市的千年古镇-明化镇。始建于唐朝,曾名潘家坑、芦花村、芦花镇、泸河镇、迷糊镇、宁化镇等。据传,潘姓最早在村中心略偏西南大坑边建村,取名“潘家坑”。后因盗贼猖獗,而此处位于溹泸河西岸,沼泽环水,芦苇丛生,附近村民纷纷避入芦苇深处就居,于是村名变为“芦花村”,元代又改为芦花镇(亦称泸河镇、宁化镇);元末明初正式定名明化镇。当时因此镇为南宫县四大“堡子城”之一,四周有土墙,墙外有壕,并设有东、南、西、北四门,故又称明化古堡。民国年间简称明化镇。

30.南宫市的千年古镇-紫冢镇。位于南宫市东南部,据传,明初村前一大土岗,岗上长满紫荆,习称紫冢。紫冢镇是全国裘皮之乡,皮毛加工历史悠久。2006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南宫市文物保管所联合对位于河北竹南宫市东南29公里处的后底阁遗址进行了勘查和发掘。发现各类遗迹20处,出土佛教石、陶造像及残块283件。南宫白氏家族墓地为明代古墓葬,位于邢台市南宫市紫冢镇西白塔村。 南宫白氏家族墓地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1.南宫市的地方特产-南宫黄韭。南宫鞘白,叶黄微绿,口感鲜嫩,味道浓郁。南宫黄韭主要产区为西丁办街道办事处的西孟庄村、大赵庄村、小赵庄村,北胡街道办事处的小关庄村、侯家庄村、东张庄村、大邢家庄村和苏村镇德演宫村。南宫黄韭保护区露地播种面积共计9000亩,总产量300万公斤。南宫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差较大,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凉爽,冬季寒冷少雪,适合黄韭的生长。

32.南宫市的地方特产-南宫大枣。南宫市自古以来就有种植大枣的习惯,农村基本上每户农民都种上几棵枣树,全市庭院式种植大枣约50万株近万亩,且以种植大紫枣为主,在2007年以前,“南宫大紫枣”一直作为该市一项传统果品,一项“土特产”,没有形成真正的品牌产品。直到2007年春天,南宫将大紫枣带到了首都北京,参加了当年的世界林业博览会,以其独有的果肉厚、果核小,品质好、营养价值高深受与会各国专家好评,被评为了2007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北京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中华名果奖。

33.南宫市的地方特产-银宫皮棉。南宫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市、棉花百强县市、河北省棉花之乡、2000年注册了“银宫”牌商标,被全国“十大名牌”产品。长年种植面积达2.5万公顷,以高产优质而享有“金南宫”之誉,被列为全国优质棉基地、棉花百强县(市),“银宫”牌皮棉评为全国十大棉花名牌。该市生产的“银宫”牌皮棉具有绒长、绒细、含糖量低的特点,主体品以二、三级为主。

33.南宫市的地方特产-南宫西瓜。西瓜成熟果实除含有大量水分外,瓤肉含糖量一般为5~12%,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甜度随成熟后期蔗糖的增加而增加。不含淀粉,采后贮藏期间甜度会因双糖水解为单糖而降低。瓜子可作茶食,瓜皮可加工制成西瓜酱。在中医学上以瓜汁和瓜皮入药,功能清暑解热。堪称瓜中之王,因在汉代时从西域引入,故称西瓜。西瓜亦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

34.南宫市的美食小吃-南宫熏菜。南宫熏菜起源于邢台南宫市,是当地人喜爱的小吃。南宫熏菜选用优质猪肉,并按比例添加鲜鸡蛋、纯正绿豆淀粉、姜丝和小磨香油,搅拌成粥状,灌入肠衣。之后,用配好佐料的汤煮熟再用锯末烟火熏烤成紫红色,外皮再抹上香油,吃起来清香而没有腥味,放几天也不变味,深受群众欢迎。

35.南宫市的著名特产-南宫黄豆。大豆起源于中国。汉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3年)编的《史记》中,头一篇《五帝本纪》中写道:“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鞠五种,抚万民,庆四方。”郑玄曰:“五种,黍稷菽麦稻也。”司马迁在《史记*卷二十七》中写道:“铺至下铺,为菽”,由此可见轩辕黄帝时已种菽。”《中国古代史》指出:“主要的农作物,如黍、稷、粟、麦(大麦)、来(小麦)、秕、稻、菽(大豆)等都见于《卜辞》。

36.南宫市的民俗文化-南宫通臂拳。起源于邢台南宫市开河村,早在清康熙年间张获武以自家武功为基础,结合少林散手通背等拳术创立了开河少林散手通背门。开河张氏始祖鬍老,中都(河南)凤阳府黄土冈人,从明文皇(永乐皇帝)南征,屡建奇功,荣以冠带,后落户到河北南宫开河村创建通背拳。开河少林散手通背门的拳术、器械,大枪是自家枪法与少林大枪的有机结合。南宫也因此成为第一批。

......